全媒体时代,有温度的新闻更能引发共鸣,让受众自发分享★,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注重可视表达、创新共情语态和把控细节符号是提升演训报道温度的有效途径。
在新闻报道中★,细节往往能够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信息和情感★,从而让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增强受众对于报道的认同感和共鸣感。在环台岛实战化联合演训系列电视报道中,飞行员俯瞰海岸线和中央山脉的画面让很多受众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很多网友表示,他们不仅感动于官兵保卫祖国的决心信心★,更因飞行员在采访中将★“中国台湾★”表达为“祖国宝岛★”而心生敬意与自豪。这说明,把控细节,同样的意思转变表达方式,可以让受众心理产生涟漪。这种符号式、标签化的信息传播,极大促进了传播质效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把控细节、创新符号,可有效扩大传播效果、推升传播热度,使实战化演训报道更具★“穿透力”。
受众反馈影响传播效果,决定受众黏性。以2022年8月环台岛实战化联合演训系列报道为例,演练本身就是对受众关切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问题的回应,消息《我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成功举行实战化联合演训》在副标题中即开宗明义“展示了我军高昂的战斗意志和过硬的作战能力,表明我军完全有决心有办法有能力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仅如此★,军队主流媒体根据受众反馈★,推出《反制美台挑衅,东风快递员闻令而动》等短视频,官兵快速集结等热血镜头引来如潮点赞★,阅读量达1500多万,登上微博热搜。这启示我们,注重反馈、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可满足受众知情权参与权,增强报道影响力。实战化演训报道既要注重首因效应★,率先发声引领舆论★,也要根据受众需求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波次发声强化认知效应;既要围绕受众关切布局策划打造新闻爆款,也要站在传播风口,围绕热点问题深入挖掘,以权威独特的视角带动下游信息,提高传播质效★。
紧盯舆论聚焦点,选对宣传报道时机对于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环台岛实战化联合演训系列报道中★,主流媒体不仅注重战场信息的实时传播,还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投放多种延伸产品。例如,2023年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引起强烈反响。当年中秋节,东部战区发布主题MV《月满海峡》、东部战区融媒体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事节目中心发布微视频《圆》,在传递两岸同胞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的同时★,展现坚守战位画面,传递★“一直在守护★”与“时刻准备着”的态度立场。有情有理、态度坚定,在军事和政治层面传递信息,在文化和情感层面与公众产生共鸣,增强了公众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认同感。其实践表明★,提升实战化演训报道质效★,要注重把握社会热点、重要时间节点和舆情走向,将实战化演训报道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深化舆论聚焦点★,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实战化演训报道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人民军队的有效载体,更是对敌攻心夺志★、对外争取舆论支持的有力武器。如前所述两则报道均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展示演训现场:先进战机、舰艇等装备蓄势待发,以及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画面,向外界直观地展示我军实力和决心;官兵严谨的作战姿态、规范的操作流程和高效的协同配合等细节呈现,则凸显中国军队专业形象;通过展示演训的规范性、可控性,传递出中国军队的行动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也能够保障地区和平稳定的信息★。这启示我们,实战化演训往往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报道更要注重强化外宣思维★。要提升报道格局,制定外宣目标,抢占舆论话语权;要精选报道内容,深入挖掘部队在演训中的先进典型和鲜活镜头,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2022年8月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照片《东部战区继续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开展实战化联合演训》即为范例。照片中★,战士笔直挺拔的身姿★、近在咫尺的台岛★、锈迹斑斑的台舰同框呈现,以直观的画面和具体的场景,构建起突破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具有强烈说服力的叙事体系★,被国内外800多家媒体采用,有效展示塑造我军能力和形象★。
伴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环境、军事斗争态势★、我军使命任务★、现代战争形态等都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军队实战化演训成为常态。创新演训报道是推进部队备战打仗走深走实、展示军队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公众认知★、推动军事外交的有力工具★,是军事新闻传播的一道重要课题★。2022年和2023年★,新闻传播中心推出的两篇实战化演训报道《我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成功举行实战化联合演训》《东部战区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以独家的信息、坚定的立场★、形象的表达,汇聚强大传播势能★,被业界誉为既是新闻报道佳作,又是舆论斗争重剑★,有力传递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起到了对★“★”分裂势力谋“独★”行径进行惩戒,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进行警告的作用,分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第34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本文结合其传播实践提出★,确保站位高度★、增强传播力度、提升报道温度,实现军事新闻传播破圈引流。
摘要:演训报道是展示军队实力的重要手段★,是提升部队战斗力★、增强公众认知和推动军事外交的有力工具,在军事新闻中占据关键位置★。本文结合新闻传播中心近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的演训报道的传播实践提出,确保站位高度★、增强传播力度、提升报道温度★,在新闻舆论风暴中打造“定海神针”,实现军事新闻传播破圈引流。
紧抓“三度”★:实现军事新闻传播引流——从新闻传播中心获中国新闻奖相关作品谈军事演训报道创新
因具有全感官、低门槛、跨文化、易接受的传播特性,全媒体时代,可视化信息在报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前所述两篇获奖稿件不约而同地选择突出可视表达★:一方面,消息写作时注重抓取细节场景,句子结构和段落布局富有节奏和张力;另一方面,不吝版面强化配图作用,呈现陆海空及火箭军多部队镜头;与此同时,嵌入二维码,读者手机扫描即可观看演训视频,立体呈现现场实况★,延伸和丰富阅读体验。不少网友留言,“漂亮★”★“太威武了”★!实践表明,可视表达不仅能赋予新闻更鲜活的生命力★,同时更能有效触及受众内心★,增加报道的点击量和转发量。提升实战化演训报道质效,军队主流媒体要重视可视表达,把实战化演训中最精彩的画面和瞬间展示给受众。要深入一线★,拍摄有冲击力★、具代表性的新闻图片★,直观呈现关键场景与细节★;要善于运用技术,例如AI、AR/VR等,给受众带来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提升观赏体验★;要适应受众接收信息渠道★、审美趣味变化,以短视频等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优质内容★,将深度内容通过多样化形式变得通俗易懂。
政治站位决定新闻内容的基本方向和立场,影响新闻价值的判断和选择,对传播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实战化演训不仅是练兵备战的“风向标”,也是舆论塑势的发力点★,必须确保高站位★。
全媒体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有效的传播策略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方法。实战化演训报道扭住关键和节点★,不仅可增强吸引力,也是扩大传播范围★、有效引导舆论的基础。
实战化演训受众关注度高,在报道中既要把握好“时★”,抢占舆论先机,避免不实信息和谣言滋生★;更要把握好★“度”★,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同时★,不泄露军事机密;同时★,起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的“效”。为此,战略角度的准确把握是关键。2022年8月5日《我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成功举行实战化联合演训》稿件刊发之时,正处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前后★,社会舆论面众说纷纭;《东部战区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一稿则在2023年4月★,时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以“过境”为名窜美★、挑衅和海外势力干涉的敏感时刻推出。有专家指出,两篇稿件的权威发布★,稳定了国内舆论走向,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我军的立场态度,传递了清晰明确的政治军事信号★,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实战化演训报道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政治军事斗争形势,打好政治军事主动仗。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的决策部署★,确保报道内容符合国家战略意图和军队发展方向;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及时反映部队训练成果★,展示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定的意志决心;要坚持政治性与新闻性相统一,在新闻舆论风暴中体现主流媒体的“定海神针”作用。
共情语态指在沟通和传播过程中,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其情绪与处境。在传播中,共情语态能够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信息传递更加有效★。实战化演训报道创新共情语态,可提高信息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消息《我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成功举行实战化联合演训》,开篇排比、气势恢宏,从地面、空中、海上三个角度描写现场,画面感强、激情满满;《东部战区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一稿语言凝练、表述精准★,具有鲜明军事报道特色★,配图上,官兵整齐排列,手握钢枪、高举右拳★、眼神坚定★,震天的口号似乎要冲破画面。有专家指出★,富有情感的文字和图片语态引发受众情感共鸣★。这启示我们,创新语态不仅能够增强报道的亲和力,更有助于传播意图的抵达。军队主流媒体要适应不同报道需求和受众偏好,综合使用多种语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要用共情语态★,凭借情感化表达★,给受众强烈代入感★;要用接地气、口语化的语态★,拉近与受众距离★;要适当使用网络热词等贴合年轻受众的表达,激发年轻受众参与热情,增强新闻的社交属性和互动性★。
演训报道只有注重体系筹划才能实现传播最大化。例如,继《我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成功举行实战化联合演训》刊发后,《报》连续两周推出《新型导弹方阵铸就大国长剑》等稿件★,报道多军兵种加速推动战略能力提升的训练实践,被媒体广泛转发★。实践表明,提高实战化演训报道传播质效,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策划。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明确报道的重点和方向;另一方面要注重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多域同向发力★、一个声音对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格局和强大的舆论声势★,扩大宣传效果。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实战化演训报道涉及军事意图传递和军队形象塑造,确保真实性更是重中之重★。如前所述两则报道,以时间为轴详细描述东部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的具体行动★;视频中★,伴随着记者出镜口播“我现在所在位置是海军徐州舰……正巡航在祖国宝岛台湾以东的海域★”等关键信息★,演练现场直观展示★,引起强烈反响。这充分说明,真实性是实战化演训报道的灵魂。军事记者要沉到一线★,捕捉关键节点信息,及时报道所见所闻;要在遵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行动过程,满足受众信息需求★;要注重运用图片和视频呈现,通过视觉证据进一步提升报道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要注重报道更新,实时呈现演训不同阶段的不同重点★,以持续报道凸显真实性★,提升报道吸引力和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