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流通行业是石油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国新能源替代加速导致成品油需求出现结构性负增长,交通电气化加速成品油消费达峰,石油石化行业转型进程加快。这一年,我国石油流通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近日,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经过广泛搜集并反复遴选★,发布了石油流通行业2024年十大新闻。本版专题集中展示★,并邀请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能全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6月1日★,《机动车燃油加油机》新国标GB/T 9081-2023正式实施,规定了机动车燃油加油机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性能指标★,包括主板★、编码器、显示器★、电磁阀及油气回收控制板等核心部件的唯一ID绑定等,有助于提高加油机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成品油零售行业,是我国石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石油流通行业的主体和核心。遍布全国的约11万座加油站,面对的是超过5亿的驾驶人员和4亿以上车辆★,代表的是石油产业在消费者和社会大众中的形象。2025年,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呼吁全行业继续努力维护市场秩序,不断提升全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广大消费者有更好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对减少航空业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我国完成了生物航煤的首次试飞★,2014年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2022年,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产出生物航煤,我国生物航煤实现规模化生产。2022年,我国首个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国际商业货运航班完成了首飞。AOM是欧洲生物质能源唯一的实货交易平台,本次交易高效打通了平台的交易流程★,为公司进一步深入参与国际生物航煤交易★、绿色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欧洲和国际生物航煤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国家政策动向的重要风向标。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高达75%,国家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我国也是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炼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双碳★”目标对炼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国家对部分石油产品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虽然会挤压炼油和外贸企业的部分效益,但更重要的是表明★,国家减小了对炼业出口的支持力度,炼油企业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效率★,加大“减油增化★”的力度,走内生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增强我国炼业的全球竞争力。
成品油的管道输送,有利于保障油品的稳定供应和运输安全,是世界通行的做法。《通知》明确了我国跨省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的计算方法和监管机制等★,是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实施,明确了各环节经营主体的责任★。对石油流通行业中成品油的交易商、加油站及其他经营主体来说★,有助于促进成品油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灵活调配,不断提升我国成品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助于降低油品的运输成本★,减轻交易商和加油站的经营压力★;有助于降低成品油运输环节的安全风险,提升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质安全水平。
4月1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事业(伦敦)公司在欧洲阿格斯公开市场平台(AOM)完成首单生物航煤交易★,这是全球范围内的首单生物航煤实货窗易。本次生物航煤产品在AOM平台上线,对于该产品的价格形成和贸易计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1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基于成品油管道运输特性★,对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跨省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实行弹性监管机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最高准许收入,国家管网集团在不超过最高准许收入的前提下,与用户协商确定跨省管道运输具体价格。这一机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成品油管道运输效率★,保障成品油稳定供应,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并推动全国能源运输网络的整合与优化。
9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北京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试点项目,标志着我国在推动航空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国航★、东航★、南航,分别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将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能源法》的施行★,对于进一步夯实我国能源行业法治根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在“第四章★,能源市场体系★”中★,《能源法》明确了国家促进能源市场发展★,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参与能源领域竞争性业务★。在★“第七章,监督管理”中★,《能源法》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石油流通行业是典型的竞争性业务,经营主体众多★,经营范围庞杂★,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直接面对消费者,《能源法》的施行将为石油流通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基础和法律保障★。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建设绿氢炼化工程,逐步降低行业煤制氢用量★。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提出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对石化化工行业★,要求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刚性约束,加快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4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1亿吨;推进石化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加快推广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先进工艺★。《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还提出★,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的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是2024~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的具体工作指引。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的施行,有助于增强我国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确保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0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加气站、加氢站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物航煤在航空领域的试点使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发布《炼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控制在10亿吨/年内★,能效标杆产能占比超30%★,全面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2024~2025年,炼业将节能200万吨标准煤,减排500万吨二氧化碳;至2030年底★,炼业布局更加优化,能效标杆产能占比提升,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
11月1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旨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明确取消出口退税率产品清单★,下调出口退税率产品清单★。包括车用汽油及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都在下调出口退税率产品清单范围,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降低了4个百分点★。
《意见》的发布是为了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设。《意见》明确★,国家支持绿色清洁液体燃料的车用试点,以及在船舶、航空领域的试点;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休息区、铁路车站★、汽车客运站★、机场和港口,推进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对石油流通行业来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积极稳妥转型的同时,全行业要大力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行业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加电★、加气和加氢等基础建设和高质量服务,推动并支持生物质等绿色燃料的使用★,争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实践者,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民用航空业,是我国落实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环节之一,也是世界各国进行能源转型的难点之一。民用航空业约99%的碳排放来自航空飞行活动的航油消耗,控制并减少航油消耗是减排的关键。可持续航空燃料具有兼容既有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降碳效果显著等优势,是世界各国民航业全面实现绿色转型的现实路径★,也是未来我国民航业增强发展后劲、赢得发展主动的战略手段。本次开展的试点项目★,既是我国民航业以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促进民航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民用航空业延展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炼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炼业2024~2025年节能和减排的具体量化指标,是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而提出的★。作为石化产业的基础和龙头,炼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行动计划》从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生产系统节能增效★、加快用能设备更新和节能技术应用★、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推进跨行业耦合提效和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等六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要求炼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中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炼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是★“十四五★”最后两年我国炼油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的具体指南。
为治理加油机作弊问题★,促进成品油零售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方案》★,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开展为期一年的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根据行动方案的要求,2023年11月27日,2023年第13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发布新国标GB/T 9081-2023《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对加油机的计量性能进行了细分,通过校验功能和自锁功能增加了电子系统安全性,增加油气回收气液比。加油机新国标的实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为行业数字化创新提供了支撑★,为行业综合治理作出了实践探索★。
本版文字由 本报记者 雷 蕾 整理 图片由 何 雯 詹瑜璐 周红青 提供
4月18日★,由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主办、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支持的中国石油流通行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启动大会暨2024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举行★。中国石油流通协会联合各省市石油流通行业协会商会★,共同发布了《成品油零售行业诚信经营自律公约》★。12月12日,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在青岛举行2024中国石油流通行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年度总结大会暨行业年会,发布石油流通行业“我承诺、你监督,践行公约★、诚信服务”典型案例推荐企业319家。此项活动旨在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