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深圳口述史 林潇:秉持客观坚守正义讲|利来熙熙利往攘攘好鲜活深港故事场

2025-02-14
网络

  《香港一日》专栏的创立,承载着更为重大使命,那便是挖掘正能量并传播正确的声音,坚决反对错误言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的导向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不仅满足于整合其他媒体的报道,还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驻港记者深入香港当地实地采访★。采访内容的融入★,为栏目注入了鲜活生命力,使其更能体现真实性★、更具说服力。相关报道还多次被香港媒体引用★,成为深港媒体融合的生动案例。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反复穿梭于深港两地利来熙熙利往攘攘,风雨无阻。在开始的几个月★,我几乎天天奔忙,后来增加了几位同事轮换。但在这3年里★,只要是工作日,多数时间还是由我赴港,休息日才由同事顶替。无论晴雨★,无惧疲惫,这3年的奔赴于我而言,已不是机械式的往返,而是对新闻理想的追逐。在内地,有无数翘首以盼的观众,正等着透过这些新闻★,触摸香港乃至世界的脉搏。

  我于2003年投身深圳电视台新闻工作,至今已二十余年★,长期关注港澳台和国际新闻领域★,亲历了《直播港澳台》栏目从构想萌芽到成长壮大,也见证了深港两地在舆论传播层面的融合与转变★。作为新闻从业者,我始终以传播真实★、客观的声音为使命,致力于展现深港两地的紧密联系,愿在未来继续为促进两地交流、推动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入职初期,我在深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综合部就职★,在频道转为新闻中心后,曾负责过与省台★、央视的新闻通联工作,保障新闻素材的高效传送与交换。

  内地民众渴望了解香港每日的真实动态,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精心整合了《大公报》《文汇报》以及《香港01》等秉持相对客观公正立场的媒体报道。在确保每一条内容真实可靠的前提下,采编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细致的集纳与梳理,再投放到内地和香港的舆论场,力求将最真实、最有深度的内容呈现给受众,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全面、客观的香港资讯★。

  每一位观众都怀揣着了解香港真实情况、澄清谬误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是对信息的渴望,更是对真相的追求,对正义的坚守。

  成绩让我们敏锐察觉到,社会风气已经发生了转变★,民众对于重大事件的深度解读★、观点引领以及舆论导向有着强烈需求。

  我与深圳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时正上高一,暑假期间第一次来到深圳游玩★。彼时恰逢香港回归祖国不久,深圳的友人激动地分享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时的盛景★:深圳万人空巷★,民众满怀热忱地欢送驻港部队入港。这番描述让我对深港之间的情谊★,有了颇为直观的印象★。

  自2019年以来★,香港各界对内地媒体的认知发生了明显转变。如今,他们切实认识到了内地媒体的专业性。仅以传播形式为例★,我们的传播平台不再局限于电视端,而是构建了新媒体矩阵,在海内外多个社交平台上均有布局★,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内地媒体专业★、客观、公正的品质★,这一转变使得香港各界更愿意接受内地媒体的采访。

  2008年★,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环境中,《直播港澳台》逐渐面临挑战。国内电视业正处于黄金时期★,各卫视的综艺版块火爆★,挤压了新闻类栏目的空间★,栏目的收视压力极大。

  1980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籍贯广东汕头★。2003年毕业于广州大学新闻专业★,同年加入深圳电视台工作。2006年5月参与创办《直播港澳台》栏目★,至今已在港澳台及国际新闻领域深耕近20年★。

  初入深圳,印象最深的当属二线关★。那时,外地人要进入深圳,得有边防证才能通关★。关外看着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入关,经济特区独有的活力与现代感便扑面而来。我曾先后在两个经济特区待过★,老家是汕头,幼时随父母工作调动在厦门居住数年。虽然自小感受过特区氛围,可深圳仍带来了别样的触动。

  报道一线日★,《直播港澳台》正式开播★,对于香港地区的新闻节目★,栏目不能全部使用并直接播出,于是也开始与香港媒体合作★。

  2003年我从广州大学新闻学系毕业,选择奔赴深圳电视台,就此开启了与这座城市更为紧密的联系。在新闻行业工作了20年★,现在回想起来,冥冥之中似有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我融入深圳的发展脉络。

  除了《我是中国人》系列,栏目还特别推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媒体专栏——《香港一日》。《香港一日》作为“直新闻”平台每日连载的新媒体产品★,以其独特的定位和视角★,为受众呈现别样的香港风貌。

  在香港,新闻制作流程高度细分★,记者专职撰写文稿或出镜采访★、编辑把控整体版面,外拍工作不仅有摄像师,还有配合的工程师,每次外出直播、拍摄★,工程车满载摄影机、微波发射机等专业设备;回到电视台★,又有专门剪辑师处理素材,分工极为明确★。他们使用的设备可能老旧★,却保养极佳,文稿写作规范工整,命名要求严苛。这些都被应用到后续的新闻工作中,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成果★。

  2019年9月★,栏目推出《我是中国人》重要策划。这一策划有两大关键背景★:一是当年10月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作为以辐射港澳台为特色的栏目,希望以香港人的视角为国庆献礼;二是当时香港社会风波不断,《我是中国人》通过香港人的发声,向香港乃至全国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众多香港同胞坚定地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愿意以此唤起更多同胞的民族意识★。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以及相关法例的落地★,香港社会风气和舆论环境发生了积极转变,正能量新闻不断涌现★。加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大湾区融合进程不断推进,粤港合作持续深化,香港、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内地媒体为粤港交流合作发声的作用愈发凸显,香港各界对内地媒体也愈发重视,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深耕深港传播多年的媒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我们的栏目将继续围绕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主题开展报道。我们的报道还将立足深圳,充分发挥深圳特色。

  由于晚间六点到六点半是亚洲电视主新闻的播出时段★,而《直播港澳台》需要在九点播出★,因此七点半到八点必须完成采集并开始返程,整个环节上的时间把控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深港新闻报道,2008年,受领导委托,我开始撰写工作手册中赴港新闻交换的部分★,以方便之后的同事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凭借多年的经验,我把行程细节精确到出关时间、搭乘车次★、车厢选择等等★,只为新同事赴港采集新闻能节省一分一秒。

  2006年初★,《直播港澳台》栏目的初步构想逐渐成形。经过对各档栏目的综合考量与权衡★,最终选定将已有的《晚间新闻》栏目进行转型,沿用其播出时间段和原班人马。当时★,我正在《晚间新闻》栏目从事记者工作,自然也加入到了《直播港澳台》栏目的创设中★。

  2023年,借着港人来深成为热潮,我们同香港电台共同策划了全媒体产品《CHILL爽自驾游》,由香港电台主持人★、艺人和深圳卫视主持人组成“媒体CP”,通过年轻人视角深度游深圳,体验深圳吃购游娱的新场景新业态,同时也向内地观众推荐香港地道新玩法。《CHILL爽自驾游》生动展现深港“双向奔赴”★,港澳及海外传播火爆,深圳城市营销再出圈,并生动体现出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加速推进的大趋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改版是《直播港澳台》成长过程中一次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尝试。2012年,日本政府上演非法★“购买★”闹剧。这一事件在中国民间和舆论场激起千层浪★。栏目抓住这一时机,结合当时国内一系列军事、外交大事进行报道。在同年9月中旬★,栏目收视率一举跃居全国同时段第一★,力压所有娱乐、综艺乃至电视剧节目★。

  2004年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成立,同年6月份深圳卫视创立★。深圳卫视在创立之初就肩负着辐射港澳台地区的重要使命。卫视创立后,急需打造一档特别节目,以凸显自身特色。加之当时“港澳自由行”逐渐普及★,内地民众对香港新闻资讯的需求水涨船高★,创办新栏目的计划便提上日程。

  然而,从数据反馈来看利来熙熙利往攘攘,改版并不完美。由于当时的观众对舆论导向性强、资讯庞杂的新闻接受度有限,社会氛围不足以支撑此类长时间新闻直播的成功,加之技术和新闻采集能力有限,要每天填满71分钟的时长★,难免会出现内容★“注水★”的情况★,因此在持续一年后,栏目时长重新回调到60分钟,并调整到稍晚的次黄金时段。

  那时地王大厦刚建起不久,现代气息浓厚。高楼鳞次栉比,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芒。街头巷尾,人们步履匆匆,周身散发着拼搏奋进的气息。父母在深圳的朋友领着我逛了书城,那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沁润人心。

  2003年我从广州大学新闻学系毕业,选择奔赴深圳电视台,就此开启了与这座城市更为紧密的联系。

  在栏目开播的前三年,我承担的核心任务是和香港亚洲电视台进行新闻素材的交换与交流,每日午后便从罗湖口岸出关★,搭乘东铁线奔赴香港九龙塘,再转乘小巴前往广播道。上世纪60年代,香港电台、香港商业电台★、亚视的前身丽的电视台、TVB 等几家广播电视媒体都齐聚于此。小小的山包上,一条穿梭小巴就能跑遍的小路,串联起无数媒体人心驰神往的传媒殿堂,更折射出香港这座魅力城市的魅力。

  在内地★,有无数翘首以盼的观众,正等着透过这些新闻★,触摸香港乃至世界的脉搏。

  因此,未来报道将重点关注深港两地,并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团队发挥自身优势开设了《大湾区会客厅》这一栏目,从内外多元视角审视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甚至延伸到文化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比如,这两年栏目对舞剧《咏春》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报道★,这表明深港交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往来和人员流动★,还涵盖文化等各个层面★,未来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这也为我们展现深圳特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郑州天元环保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我司是专业从事于轻体物料、纤维类物料、金属类物料等特种物料粉碎、烘干、磨粉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我司主要产品包括木材粉碎机、锯末烘干机、木材削片机、木屑颗粒机、金属磨粉机等设备,全套设备性能优异、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噪音小、无污染,适合加工多种原料。对木材、秸秆、稻壳等物料均可粉碎、烘干、制粒,是目前国内先进的设备。我公司产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地,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用户至上为宗旨,一条龙服务为原则,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为根本,我们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来厂考察洽谈!...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  电话:15237137198 手机:15237137198
Copyright © 2022 郑州天元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非商用版本  豫ICP11026548